15-系统世界观:微信、米聊、陌陌

第三个模块的第三节课,我们来谈迭代。

迭代是什么意思?

迭代就是小步快跑,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,不断优化、小范围试错。

我有个说法:让互联网产品在互联网上生长。

产品设计要直指人心

为什么要把迭代作为专门的一节课来讲?

简单粗暴的回答就是:版本规划能力是产品经理的重要能力。当然这是一个角色化的要求,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角色要求呢?

因为我经常看到有的产品经理出产品规划,第一版产品就无比复杂。

我常常听某个产品经理,非常有激情地介绍自己规划的产品,无比复杂。这是一开始就要做整个互联网吗?

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厉害,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判断他设计的产品第一个版本有多简单、直接、切中要点,能不能直指人心。

为什么很多产品经理要把产品的第一个版本设计得那么复杂?因为他们不自信。

他们对“我只要做强哪个点,用户就必然买账”没把握,而希望在一些附加的功能点上,寻找心理依靠。

这种产品天生没劲,怎么可能意外爆发。

系统能力让微信赢了米聊

在这节课,我讲一个案例——微信的迭代过程。

今天,咱们都已经非常依赖微信了,使用微信聊天、支付、玩游戏、订电影票,觉得一切都是如此天经地义。但实际上,它也是从非常简陋的版本,一个非常小的内核开始,一点一点迭代,成为了今天的样子。

微信是腾讯在2011年1月发布的一款产品,比小米公司的米聊晚两个月。微信的1.0版本基本和米聊一样,应用场景定义为熟人间的通讯工具。简单说,就是可以免费发短信和照片,代替收费短信和彩信。

为什么说它的定义是熟人间的通讯工具呢?因为微信刚上线时只有四个主要功能:

导入通讯录;

发送信息;

发送图片;

设置头像和微信名。

备注和黑名单功能是在微信的1.2版本才加入的。微信的1.0和1.1版本时,加好友是不需要备注的,因为我不会加陌生人,这里只有我特别熟的朋友。

微信2.0版本时,微信用户有400万,而米聊有1000万。所以在微信1.0的时代,不管是功能上还是用户数量上,微信一直在追赶米聊。

米聊有开发人员在论坛上说:这是我们米聊新上的功能,截个图,放在论坛立帖为证,微信几天之后就会抄我们。果然,一周之后,微信就抄了这个新功能——语音通讯功能。

但是,微信2.0的时候很快就追上了米聊,并从此将米聊远远甩在后面。

为什么?抛开前端体验,就系统能力而言,微信的运维能力比米聊强太多。

张小龙在做微信之前,做了十年的腾讯邮箱,那是全国最大的邮箱服务平台。它有一个很强的功能是超大附件,要有强大的服务器功能保证,超大数据定点传输中负载均衡,系统不崩溃。

微信的背后有数十万台服务器支撑微信的数据流量。这样的系统能力建设,对于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天然的。

而创业初期的小米,根本不可能囤积那么多的设备去提升米聊的性能。

所以两个前端体验基本一致的产品,你用微信,永远都会觉得很快,而米聊有时会慢、会卡,偶尔会系统崩溃。两个产品的区别在这里就开始拉开了。

回到ATM机的例子,比起系统能力,前端那个铁盒子没那么重要。

微信、陌陌、米聊的不同路径

微信赢米聊,仅仅是靠系统能力吗?绝不仅如此。

迭代中,重要的是次序,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。

微信2.1版本里添加了一个新的功能,叫做“好友验证”。2.1版本之前,都没有好友验证。随后2.2版本推出一个核心功能,叫做“查看附近的人”。

戏剧化的是,微信发布“查看附近的人”功能的同一天,另外一款和它一模一样的产品在苹果的App Store上线了,这款产品叫陌陌。

陌陌和微信在同一天开始,基于位置的陌生人语音社交。 米聊就此止步于熟人社交,直到很长时间之后才打破这点,但那时大势已去。

微信和米聊刚开始的产品中观设计是一样的,为什么几次迭代之后,走上了不同的道路?

我个人揣测,因为张小龙、唐岩是湖南人,雷军是湖北人,三个人非常不同。

雷军少年得志,非常年轻就成为了中关村的大佬。他的世界一直非常拥挤,他的时间极端宝贵。他个人的需求就是提升与熟人间的沟通效率,没有需求认识一个陌生人。

张小龙和唐岩是曾体验过孤独与弱势的人,所以他们有与陌生人建立连接的需求,并且对和陌生人交往过程中,压力点的体验非常清楚。

区别是什么,注意一些细小的点,比如“表情包”。人为什么要在交流的时候使用表情?其实是因为用户很多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词汇。

QQ最早就在表情包上下功夫,帮助想表达却老是觉得词不达意的宅男宅女,用一种更轻的思考方式传递自己的想法、感觉、情感。

长于沟通、长于说服的雷军、马云,出品的通讯工具,从来不在表情包上下功夫,因为老板没有被辞不达意困扰过。

这是什么?这叫微观体感不同。

在米聊上,你发了一个信息会有信息状态,如果对方读了就会从“已发送”改为“已读”。而微信没有这个设置,为什么?腾讯的高层为了这个点,讨论了好几天,最后还是觉得,这一点点功能会给对方心理压力太大,还是决定不放。

我之前说过,马化腾对压力和确定性的体会极深。但雷军一直是大佬,对给人压力这件事,没有那么在意。

增加了“查看附近的人”功能以后,微信的用户从400万达到了2000万,与仍然专注熟人社交的米聊拉开了差距。随后的迭代里,微信3.0推出“摇一摇”功能。3.0之后,微信用户上亿,米聊的峰值永远停留在了3000万。

在这里,我再补一句场景概念。

我在《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》那节课说:

“在万物互联的未来,到处都是屏幕,到处都是网络连接的入口。入口不是场景,能触发情绪才是。”

米聊的例子,就印证了入口不是场景,不一定产生流量。

小米手机年销售几千万台,几年下来应该累计了几亿小米手机的用户吧,而每一台手机上都内置了米聊,但米聊用户非常少。 这就叫“有入口,没场景”。

米聊就说到这里,我们接着说和微信的“查看附近的人”同一天上线的陌陌。

米聊的系统能力弱于微信,陌陌难道好吗?当然不。运维能力不足、代码效率差的问题,陌陌在初期其实也遇到了。

唐岩告诉我,曾经陌陌流量过大,导致宕机3天,服务器瘫痪。但是3天之后,服务器一旦再次运转,那些饥渴的用户瞬间回到这里,并没有流失。

为什么?对于寻求某种满足的人,陌陌能提供确定性满足。

本讲小结

是去连接广阔的陌生人,还是提升与熟人沟通的效率,这是微信与米聊的区别。

微信的3.5版本,与陌陌也拉开了差距。3.5版本的微信先做了功能前置,加了“扫描二维码”;3.6版本的微信加了“微信公众号”。

从3.6版本开始,微信与陌陌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。陌陌继续连接陌生人,而微信选择去连接线下更多的内容与商业,去连接广阔的物理世界。

3.6版本的微信,赢了米聊与陌陌,但依然是一个通讯工具。但微信没有止步于此,它继续迭代和蜕变。

这节课就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继续讲微信的迭代。

课后作业

微信的迭代其实有两个价值:

对外部,可以快速得到用户的反馈,让用户反馈去驱动产品;

对内部,建立了开发团队的节奏感和确定性,每周都有新版本。

请分享一下:

  1. 你的公司或产品对于新版本的节奏或者感受。

  2. 欢迎你谈谈对微信故事的感受。

-------------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--

本文标题:15-系统世界观:微信、米聊、陌陌

文章作者:女王的专属领地

发布时间:2018年06月10日 - 08:06

最后更新:2018年07月24日 - 09:07

原始链接:http://queenjuliazxx.github.io/2018/06/10/15-系统世界观:微信、米聊、陌陌/

许可协议: 本博客采用CC BY-NC-ND 许可协议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。

朱晓霞 wechat
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,订阅我的博客!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